以下知识点供参考: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共生关系)和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 的底部、水圈 的大部和岩石圈 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动物能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 生态平衡 。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④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实验步骤简单概括为:擦、滴(清水)、取、展、盖、染、吸)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实验步骤简单概括为:擦、滴(0.9%生理盐水)、取、展、盖、染、吸)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组成。
18.细胞膜(在显微镜下最难看清)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上皮、肌肉、神经、结缔组织)→器官(有多个器官:如脑、心脏、胃、肠、肝脏等)→系统(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内分泌、神经、生殖系统)→人体(动物体)。
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分生、机械、营养、保护、疏导组织)→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种子裸露))。
23.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7.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8.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30.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31.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由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 、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32.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33.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34.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要想减少瘪籽,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35.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36.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7.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这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38.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等等。
初一下册生物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扩展
初一下册生物地理会考主要考察以下知识点:
一、生物部分
1. 生物分类: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功能和遗传特征等分为5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单细胞生物界。
2. 植物分类:植物按照生殖方式和种子类型分为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 动物分类:动物按照生殖方式和体温调节方式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通过适应和进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环境也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5.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发生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方式。
二、地理部分
1.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2. 气候: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气象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向、湿度等。
3. 河流:河流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之一,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的流向和流量受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4.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工业、城市等。
5.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以上是初一下册生物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