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NEWS

从数学的角度谈谈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讲座

2024-11-15 14:54 330546

小学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更需要具有自我调控的办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在教给学生一定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消除在教学设计、学生评价和教学管理中一切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特征。

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知识、方法、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由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实现的过程。特别是教育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未成熟,很多时候是语言和行为的模仿,教师的行为是被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能以信任、期待和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内在的潜力会充分地显现出来;反之,如果教师通过嘲讽、挖苦、辱骂、体罚等手段教育学生,会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相对于小学的其他学科,小学数学的发展目标更多的是关注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根据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下面通过例证的方式,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简单的几个字里面蕴含了很多哲理,要使学生“信其道”,首先要做的是“亲其师”。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感情上以教师为中心,从而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不是只发生在课堂之上,更多地存在于生活中。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在教学方面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而且在学校生活中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应该是命令的传达者和执行者,而是学生生活的引领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教师的存在,更能感受到教师在生活中对他们的关爱。教师扮演的并不只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关怀者的角色。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存在隔阂,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

二、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

轻松活泼的课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延续。学生的情感会随着喜欢教师延伸到喜欢教师的课,在这种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能左右学生的学习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说过,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例如,在某节数学课上,课堂内容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数学算理的讲解十分枯燥,学生理解很无趣。当时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学生由于上课前的纪律问题受到班主任的批评,结果导致教师辛苦地讲课,大部分学生却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导致课堂低效。但是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做好了充足的预设,针对不同的场景准备不同的活动。教师讲解的时候妙笔生花,学生学习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求知的愿望,回答问题时不仅能够轻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带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氛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才能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心理健康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以升华。

2.建立平等民主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和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不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应该是“教是为了不教”。在知识的传授和探索中,师生之间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交流。师道尊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管教基础上,而是自然地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情感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了走神甚至调皮的行为,教师可以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诙谐的批评等方式进行教育,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合适的举动,又能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担心教师批评的心理,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学习。

其次,教与学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而不是刻意地安排活动内容和操作方法,学生机械地去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才能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能动脑、动口、动手,深刻地体会到分工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甚至是失败后的气馁。这些心理活动不是教师能教会的,而是教师提供一个民主交流的平台,由学生自己去发掘和感受。

3.激励性的评价,自信心的培养

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学生孙某,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对学习充满了极度的反感,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通过和孙某家长的沟通之后,我发现孙某并不是不知上进、不学无术的学生,而是由于在幼儿阶段,家长忽视了对他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此家长也很懊悔。孙某虽然学习不能赶上正常节奏,但是在卫生、劳动、好人好事等方面特别积极。在做完他认为是好事情时,总是期待着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于这些,我带动学生给予他很高的赞赏,使他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之中,让学生渐渐地赏识他,并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认识到自己能为班级争得荣誉能得到赞赏的同时,学习方面也能如此。

像孙某这样的学生,在任何的学校并不是个例,关键在于教师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从各方面去关爱学生,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去了解和帮助他。根据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从生活中探索数学,并将学到的知识再应用于生活中去。多实践,多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心理健康讲座

三、洞察学生的个性心理

学生因家庭、智力以及所处生活环境等原因,对数学学习的掌握能力存在差异,同样在心理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心理健康方面,要做到因人而异,洞察他们的个性心理,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法。

1.聪明型

心理健康讲座

小朱是个很聪明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很突出。但是在平时的练习时,经常出现不稳定的局面。小朱有一个特点,上数学课时很喜欢发言,也很喜欢“接话头”,甚至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为了纠正他的这种坏习惯,和蔼的谈话,不会引起他的重视;而严厉的批评虽然能让他认识到错误,但会影响到他的情绪。我与他的家长分析原因时发现,小朱的聪明可以使他在短时间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有充足的表现欲望,所以在数学课上能发现其他学生的纰漏,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了自己的表现欲望。但是由于小朱认为数学基础知识过于简单,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自己在数学练习时出现了难题不错,而基础题目经常出错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应该由家长进行说服教育,而在表扬小朱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同时,向小朱提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求他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题目,以培养他的反应能力。这样做,不但使小朱的才华得到展现,更能保护小朱的自尊和自信心,使他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小朱的例子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并不是只有学习落后的学生和默默不语的学生需要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学生同样需要。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并不固定于某种形态,而更多的是具有个体化的特征,往往我们注意到的是群体化的状态,而忽略了个体化的思考和培养。

2.思维薄弱型

思维薄弱型的学生并不少见,因为数学学科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带一种理性的思考和验证。学生吴某就是属于这类,他在数学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地理解题目所给出的意思,这样容易出错,导致吴某对数学尤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逃避,自信心受到打击。

吴某是自身的学习方法出现了偏差,导致成绩下降,只有有效地找到症结并帮他解决困难,才能对他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对于提高吴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采用“开小灶”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并把数学情景融入生活之中,帮助他主动感受数学存在于生活中。当吴某意识到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的时候,兴趣就能渐渐地培养起来,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看似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但从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所以在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呈现多方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把握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从细节入手,全面地培养学生。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知识思维的建立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教师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数学教学和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整体。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所呈现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010-88888888 扫描微信 99999999